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對鏡307廖偉喆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對鏡          307  廖偉喆
    古人以銅為鏡,以諍為鏡,以他山之石為鏡,更以史為鏡,透過有形與無形的鏡面反照自已,看見內在心靈,以求自省與改進,使本身更有價值、更美好。但在汲汲營營地追求利益下,改變的不只是自身所渴望的,或許連世界也為之波動。

    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,人們往來各地是極不方便的,雙腳是當時的「交通工具」,從臺北至高雄,不知得花上幾十天路程,不,也許幾個月!有時礙於大量勞力與時間限制,真令人手足無措,於是造成汽、機車發明與不斷改造,總是以前人的不足為鏡,使之漸趨完備,甚至船與飛機的出現,世界因而縮短距離,人的視野擴張,我看見生活的進步與努力不懈的精神。
    隨著時代的進步,原本美麗的地球到處充斥著髒亂與污染,空氣的純淨、河流的清澈、天空的蔚藍全都消失不再,取而代之的灰濛、蒼桑,屬於綠色的光彩受到迫害,樹木在極力縮萎,牛羊在痛聲哀嚎,氣溫快速上升,溶化的冰川、滔天的巨浪勢要將陸地吞噬,這是「科技進步」的代價,該說人類自食其果嗎?我聽見世界在哭泣。
    自然是一面鏡,提醒人類應珍愛生命。但自從人類提出「人定勝天」的豪語,這面鏡逐漸蒙上厚重的化學煙塵,更日益出現皸裂的傷痕。即便自然生態受到破壞,反而沉浸在無止盡的物質享樂中,聖嬰現象、地球暖化、資源枯竭已慢慢將人類推向滅亡的斷崖邊緣。
    在改變的當下,要能顧及全面,而不是一味追求外表。人要經常對鏡,但往往怱略隱藏的真理,唯有現實與內在連結,才能看清自已的行為,並確定自已正並不孤單地走在一條正確光明的道路上。

【老師評語】論見具有延展性,提出的議題確實值得思索。結語則能進一步給予探討的空間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從這裡,我看到了幸福 223 劉韋岑

從這裡,我看到了幸福      223 劉韋岑      拂上腳指的淡藍海波,輕柔卻不失一股沁涼,在平坦細緻的層層沙礫上,靜靜的舖陳著。我遠眺著一望無際的海平面,帶股鹽味的徐徐海風瀰漫鼻息,絲絲飄散入心田,幻化成一絲絲一點點的幸福。那是一段浩瀚汪洋與我之間的美妙邂逅,亦是...